留学申请,有人准备得早就肯定有人准备得晚
才开始考虑访问大学?
到底选择综合性学校还是文理学院?
最后申请期限是什么时候? ……
不知所措,感到压力
焦虑情绪不免爬上心头……
这份焦虑又不可避免地被带回家中
让家长们也发起愁来
而很多时候
家长对孩子学习具体情况和申请细节
并不十分了解
只能干着急
此前,我们询问了家长朋友们在与孩子留学申请准备过程中在沟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诉求,普遍得到了这样的反馈:
因此,为了能让孩子平稳度过申请季,并且高质量地完成申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进行开放和平等的对话,相互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9年9月发行至今,短期内就跃升成为“留学家庭指南”。这本作者是德里菲尔德学院的大学咨询主任,巴纳德(Brennan Barnard)和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本科招生主任里克·克拉克(Rick Clark)。这本书汇总了他们在美国高中和大学从事这工作超过20年的前线经历,不同于多数关于录取内幕的书——都是由记者撰写的,只是对有限的几所大学或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
申请建议不止这条。调研大学、创建选校列表到起草申请文书各环节,父母与孩子谈什么?如何了解学校在学术上和课外寻找什么样的学生?大学录取规则大公开?
《大学录取的真相》:父母在大学申请过程中,应该更像合作伙伴。
高中生的父母应该少和同届学生父母谈论大学入学的事情。这些对话通常携带不准确的信息,会滋生焦虑。相反,父母应该和现在大学生的家长多交流——他们以前也经历过。
父母应该尽早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钱。父母应尽早考虑并阐明家庭财务状况和期望。给出家庭愿意支付的具体数额,甚至是某些学校、专业等。建议他们在学生申请之前这样做,最好是在大三的春季。
我们希望父母们记住,他们无法控制录取决定、奖学金数额,尤其是美国那些更挑剔的学校。然而,父母可以控制如何处理这种体验和交流。你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个机会,通过倾听、保持开放的心态、经常支持和提醒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你。我为你感到骄傲。”
《大学录取的真相》:很多时候,学生是在来自家庭、高中或其他外部压力下,开始大学申请的。他们关注的是自己能入读哪所大学,或者需要做些什么来为大学申请加分。学生们倾向于选择他们熟悉的、可接受的或期望的信息,这会导致他们的视角和选校清单太局限了。
这是一种自我设限的心态,而我们认为这种心态本末倒置。为找到与自身情况匹配的院校,学生们需要考虑他们为什么要读本科。他们的希望、梦想和目标是什么?他们的具体需求是什么?
问“你为什么上大学?”是最基本的。没有正确的答案,因为就像大学调研和选择的过程,它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花时间思考并写下这些答案,不仅有助于决定参观和申请哪些大学,而且对于最终接受哪些大学的录取也至关重要。
《大学录取的真相》:当招生主任计划开设一个班级时,他们撒开了一张大网。他们目标学生群体远超出班级人数。他们寄宣传册,发电子邮件,邀请学生提交申请。然而,他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投递申请。他们也知道,有些人最终会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学校。
学生们同样可以学习这种“录取漏斗”心态中,就像院长们不会只针对他们班里需要学生的确切人数进行营销或定位一样。学生们也不应该只关注一所或几所学校。相反,他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发散性考虑他们在大学里寻找什么。
《大学录取的真相》:事实是,招生人员通常依据相同的数字来讲述他们学校的故事。数据讲述的故事有限。
例如,19:1的师生比例并不意味着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和18位同学一起学习入门心理学。相反,这个数字包括兼职教师,只教一门高级课程的人,或者甚至包括一些正在休假的人。
我们敦促学生和家长们抛开学校包装过的数字,提问有关他们预期的个人经验的问题,比如“入门课程最常见的班级人数是多少?”、“我的专业最常见的班级人数是多少?”,以及”大一和大四班级规模有什么不同?”。
留级率和毕业率是另一个参考方面。对于“为什么学生要离开?” 的答案各不相同,让学生和家长们安心,或增加了你们的不安。如果是因为大学帮助学生获得优秀的实习机会,那么这个衡量标准现在就完全不同了。虽然这会推迟毕业,但会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水或优秀的研究生院就业率。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建议对学校文化和机会等问题进行类似的重构,以帮助学生更全面了解学校。
想更多了解《大学录取的真相》,请阅读
The Truth about College Admission
– A Family Guide to Getting in and Staying Together